2016年11月,省荣康医院搬迁至文昌大道新址,记录1985年以前院历史的院志油印件在搬迁过程中被发现,已经残破,院志所载内容今人已多数不知。为存史鉴今,资政育人,省荣康医院2020年着手重新编写院志,对1985年前院志内容进行补充校对,对医院搬迁前的历史进行编纂。特别是1986年至2016年这30年,我院从封闭办院到对外开放加入医疗市...
荣康院志人物篇三:荣军风采《“为人民服务,干嘛后悔!”——史六顺》年轻时的史六顺史六顺和战友与朝鲜小朋友合影奖励:荣立一等功一次,受物质奖励三次,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史六顺,男,安徽宣城人,1929年8月出生,华东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有着爱国情怀的史六顺,一直关注着战事,他从村干部口中得知,现在前线需要战士。当村里开始征兵时,史六顺第一个报名,他说:他有一个从军梦,爱...
荣康院志人物篇二:先进典范《不怕脏不怕累的花奶奶——花如钊》花茹钊,女,汉族,江苏省涟水县人,1934年7月出生, 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9月退休,主治医师。曾获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的“社会主义建设成绩优异”奖状。花茹钊在1951年5月份入伍后分配到皖北荣军教养院为战争中受伤致重残的休养员服务。重残休养员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和洗衣烧水喂饭等护理工作都由护...
荣康院志 2021.10.01国庆节前 言荣康医院这部史书的开篇是由一众革命前辈用生命和热血书写而成的。随着时间推移我院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工作人员也有荣军休养员。人物篇所记载的人物故事仅仅是荣康医院历史长河中的一滴,大部分人和事因年代久远而湮灭无闻,有的只留下只言片语,有的只剩下一个名字。《人物篇一:建院前辈》建院后院领导干部大多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他们不少人来院时仍戎装在身,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1986年传达贯彻了全国休养院广州会议精神,开始实行休养员由单纯休养型到康复医疗型,医院由封闭式到对处开放的两个转变。门诊建立了收费室,实行挂号,填写病历卡制度,开始统一保存就诊病历。开设了老干部疗养病房。检验科新开展了将乙肝表面抗原改用反向血凝法测定等新技术。新建了3层宿舍楼一幢744平方米。门诊年接诊人数为8294人次,放射、心电图、超声波557人次,生化检验6528人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1949年12月,皖北行署荣军管理局成立“城南荣校大队”,接受部队转来的部份伤残和老年军人,将其中20名重残编成一个休养排。1950年3月,根据皖北行署荣军管理局批示,以休养排为基础,正式成立“皖北荣军教养院”,接收荣军共47人,下辖疗养、休养两个所,新设一个卫生所。以文化教育为主,以轻便手工业生产技术教育为辅,兼顾休养、治疗,定址在合肥市现包公祠。新成立党组织,首任书记是支道
第一节 群众性的生产劳动一、院办棉织布厂1958年4月,正值全国大跃进高潮,院职工、有工作能力的休养员及其家属,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因此院决定组织他们开展大生产活动。同年六月,经桐城县支持与我院合办了“桐城县人造纤维厂”,桐城县派技术业务员5人给与指导,生产人造纤维棉。纤维棉以棉杆、稻草等为原料,经酸化处理而成。经过三个月的试验,纤维棉实验成功,但产品质量差,且原料不足,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卫生...
第六章 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之一,是完成各项任务、促进院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党委、支部和政工人员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落实各项教育内容,各群众组织积极配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政治工作,效果良好。第一节政工人员配备与宣传教育我院是为革命残疾军人服务的优抚事业单位,前期,工作人员多来自部队,政工人员沿用部队编制和称号。1950年春正式建院,组织人员上配有一名政治协理员,设休、疗养所,未配...
第五章 行政工作我院行政工作始终是围绕为休养员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把医院建成残疾军人之家的目标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院逐渐融入社会,参与到医疗市场竞争当中,行政工作的内容也远比过去丰富的多,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其行为也逐渐规范化、正规化。多年来,全院工、休、属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第一节 经费及使用我院为优抚事业单位,建院之初组成的人员中主要是荣誉军人,工作人员中大部分来自部队,来自...
第四章 医疗业务工作第一节 医务人员队伍的壮大与医疗技术提高一、医务人员队伍的壮大院医务人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是同办院方针的转变息息相关,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建院到1960年,院遵照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对重残军人须设立教养院“进行长期教养,订出教养计划,其方针应以文化教育为主,结合轻便手工业生产技术教育,达到‘学’与‘用’完全一致”的指示,主要任务是对休养员进行管理工作,组织他们学文...
第三章 荣军接收、分散与安置第一节残疾与老年军人和精神病患者的接收一、残疾与老年军人的接收残疾与老年军人的接收,自建院以来,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1949年冬,以二十名重残军人为基础开始建院,建院初期,因战争需要,上级未明确规定接收对象的条件,入院者绝大多数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同志,1950年底共47人。从1951年起,上级规定了接收对象的条件,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决定,主要接...
第二章 机构设置与沿革第一节 党组织机构设置与沿革建院同年,院成立党总分支委员会,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处党总支领导;总分支下设一、二、三、四所和院直五个党支部,党员98人。随着工休人员增加,党员亦增多。1953年11月,经省直党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教养院党总支委员会。下设五个支部,党员一百二十一名。1955年,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总支委员会。同年,院行政机构作了调整,党支部由五个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