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退役故事|唐亮:为谁辛苦为谁甜
发布时间:2020-06-12 20:51:00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唐亮,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荣康一科副主任,多年来,在这个光荣而又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伤残群体的心里,赢得了领导、同事、服务对象的一致赞美。


主动适应,完美转身。


唐亮1990年3月入伍,在武警济南市支队服役。1991年为规范执勤、处置突发事件,整理修改了《看押看守警务执勤队列作业》并在原部队长期推广。在服役期间,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嘉奖,荣获优秀士兵称号。1993年,他退役进入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工作,2002至2004年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日制进修。先后在院政工科、办公室、精神一科、内科等科室轮岗,主动适应各岗位的工作特点。2008年10月正式调入荣康一科。荣康一科是承担全省在乡1-4级残疾军人来院治疗、康复疗养的科室;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伤残群体的第一责任科室。他始终恪守“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优抚对象解难”的行为准则,坚定保持“优抚对象为祖国奉献了昨天,我们要为他们奉献今天和明天”的价值取向,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一个退役军人服务伤残军人的完美转变。


爱岗敬业,勇于担当。


在荣康一科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始终以院党委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为行动指南,以休养员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好坏的标准,想休养员之所想,急休养员之所急。十二年来,他几乎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按时查房。即使半夜2、3点钟,只要休养员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及时处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休养员院内院外检查会诊,一定全程陪同。这让他对每位休养员的身体、心理了如指掌,能读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的含义。休养员们常常说一天看不到唐亮,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2016年10月份,正值新院搬迁之际,休养员思想波动较大,又逢科室的人事调整,院党委让他临时负责荣康一科工作。他临时受命,勇担重责,放弃所有的休息日,一心扑在安全搬迁工作上,和每个休养员促膝谈心,耐心听取每个休养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和各类需求,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除了他们对搬迁的后顾之忧。在新区病房改造过程中,他积极同院各部门协商,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按每个休养员的特点优化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身体力行,合理分工,定人定位,提前完成了医院下达的科室搬迁任务。在搬迁后,他又主动安排专人对科室资产重新登记造册。2017年初,他还积极响应医院创新改革的号召,按照院领导指示并结合实际,起草了《省荣康医院重点优抚对象入院暂行规定》及《照顾员职责》等文件,经院党委修改审定后正式发文。他大胆创新科室管理方法,改善科室整体风貌,完善照顾护理工作,得到了院各级领导和服务对象的认可。


不辞劳苦,乐于奉献。


在荣康一科工作十二年中,他视休养员为亲人,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休养员服务。经常为休养员灌肠、处理大小便、洗澡、擦身、喂饭,与他们贴心交流,了解休养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任劳任怨,无怨无悔。92岁高龄因战四级残疾军人孙老,因疾病原因导致便秘,在各种辅助用药无效的情况下,他亲自用手将硬结的大便一点一点抠出,解除了老人的痛苦,孙老动情的连声道谢。2010年,休养员侯某因右足大面积褥疮已侵犯骨膜,骨科会诊后建议择期手术截肢。在准备手术期间,他不放弃治疗,查找资料。在骨科专家的指导下,细心护理,精心换药;在他不懈努力下,数月后侯某好转并逐渐痊愈,保住了右下肢,也保证了后期的生活质量。


迎难而上,冲锋在前。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防输入型风险,他第一时间请示院领导封闭科室,从大年三十至正式上班前,全天24小时在病区,指导工作人员病区消毒、测体温、耐心对每位休养员宣教,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和防疫常识,正确防疫,配合工作人员做好自我隔离保护。疫情防控期间,荣康一科人员无一人感染,防控工作得到院疫情防控小组表扬。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怕累、不叫苦,视休养员为自己的亲密战友、挚爱的家人,把党和政府对革命伤残军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送到了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心里。


* 转载自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扫码关注 青春正当时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