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建院历史,继承优良传统——纪念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成立70周年
发布时间:2019-11-22 09:05:30阅读次数:0作者:RONGJUN

七十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2019年11月,饱经沧桑的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迎来了她第70个生日。四易院名院址,一部荣康医院发展变迁史也是党和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史。回顾历史,激励今天荣康人坚守初心,继承传统,砥砺前行。

2019年11月20日,院党委带领机关第一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去往合肥市包公祠、肥西周老圩重走建院路,重温医院史,感受前辈们建院的艰辛,继承荣康人优良的革命传统。

 

42b8d1b9cafcc1291f242c13f12353b.jpg 

 

一、重温包公祠,铭记来时的路

 

1949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党和政府为妥善安置在几十年艰苦卓绝人民战争中,浴血奋战、负伤致残的优秀儿女,在合肥市包公祠,建立“皖北荣军教养院”,这便是今天的荣康医院开始的地方。在一穷二白的年代,荣康人凭借着“服务军人”信念在包公祠修房建舍,改善疗养环境,精心照料伤残军人。在前人修建的屋舍前,全体党员进一步感受了党和政府对优抚事业的初心,拥军爱军是永恒的时代主题。

 

737407bb87531895963e23a32e163ed.jpg 

今天的包公祠已经建成了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参观清风阁、包公祠、包公墓,重温包公“十年奉亲”、“兴文办学”、“排沥垦荒”、“不持一砚归”等史实典故,近距离感悟包公“孝忠、民本、刚正、清廉”的勤廉思想。

重温包公祠,除了进一步树牢荣康人的初心,在历史与时代的交融中,也接受了一次深刻廉政教育洗礼,激励党员干部永葆初心,铭记优抚立院宗旨;肃以律己,不忘清正干事创业!

 

二、重温周老圩,追忆奋斗历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内反动派猖狂,为了荣誉军人的休养安全,省优抚局将医院从包公祠迁往周老圩。坐落在肥西县的周老圩,水系环绕,民风淳朴,正是休养的好住所。为了便利交通,皖北区党组织动员万余名民工,拓修老圩至上派河的公路。

在老圩里,全体党员参观了过去的房舍,圩内的水田,回忆了当年为保障伤残军人的生活,前辈们春种秋收、建房修舍、拓修公路、改善医疗的奋斗历程。

 

d9cbb4a0d132eec92239547e34f3d98.jpg 

在周老圩旧屋舍前,大家与当地人交流过去的历史岁月

 

在艰苦的岁月里,荣康人不计个人得失,怀揣着“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坚定理念,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服务荣军的光辉岁月,今天的荣康人,更要继承前辈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不断推进医院事业的发展!

 

三、重温六尺巷,继承优良传统

 

1952年11月,为了给荣誉军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省民政处将医院再一次迁往桐城市六尺巷。一千辆马车驮起来的百余里搬迁路,见证了荣康优抚事业的艰辛历程;从简陋的木屋平房到崭新的住院部、门诊部;从烧柴火到使用锅炉热水;从露天电影到桐城市第一家电影院的建立……见证了党和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心爱护。在六尺巷,前辈们开展生产、修建房屋、扫盲教育、发展医疗。“唱着东方红上班,听着国际歌下班。”仍是今天的荣康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今天,当谈起六尺巷的故事时,更不能忘记曾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与那些至今仍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革命伤残荣誉军人们,和那些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祖国荣军康复事业的前辈们。

 

四、筑梦未来,建设美丽新荣康

 

为支持桐城市的旅游文化事业发展,荣康人发扬六尺巷“和谐礼让”的传统,舍小家为大家,医院搬迁到桐城市文昌大道。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祥同志以机关第一党支部普通党员身份参与了活动,他强调:今天的荣康医院又一次搬迁了新院址,但我们走过的路永远不能忘,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员干部更不能忘记我们来时的路,带领党员同志重温建院历史,就是要让广大党员铭记历史,过去的辉煌来之不易,一代代荣康人用汗水和辛劳铸成的成就不能忘记,全体党员同志要在温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继承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为谱写荣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奋斗的蓝图已经铺就,建设美丽新荣康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建设新荣康,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推进荣康事业再上新台阶!